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香港大火后,一项改变已经启动

  来源:北京青年报  11月26日,香港新界7栋维修中的住宅楼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目前特区政府正在积极救灾,内地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关切、提供支援。

  来源:北京青年报

香港大火后,一项改变已经启动

  11月26日,香港新界7栋维修中的住宅楼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目前特区政府正在积极救灾,内地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关切、提供支援。

  香港警方发布的消息指,发现建筑物外墙有部分安装的保护膜、防水帆布、塑胶布等物品,怀疑不符合防火标准,也不排除大楼维修时使用的发泡胶是导致火灾迅速蔓延的原因。专业人士则分析,大楼外搭起的“竹棚”对于火势蔓延起到了助推作用,我注意到,这次火灾中人们对于“竹棚”的讨论特别多。

  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不会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这些住宅楼建于1983年,当初的消防设计标准本来就低,且各项设备都进入老化期,维修时需要在整栋楼外搭建脚手架铺设防护网,“竹棚”无疑会助长火势的蔓延。按照规定,防护网也应该使用阻燃材质,但一些建筑单位往往会偷工减料。此外,香港的楼宇密度过大,近期又空气干燥,综合原因之下就造成这起蔓延7栋住宅楼的大火。

  “竹棚”不是这起火灾的唯一原因,可能也不是直接原因,但它成为社会关注度颇高的一个细节。这是因为作为一种城市维护设施,竹子的原始与香港的繁荣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脱节感,人们对此早有感受。

  香港是一座发达的国际都市,但同时香港也是一座“上了年纪”的城市,全港有大量几十年楼龄的建筑,这些楼宇设计标准低、消防设施陈旧,容积率却又很高,人口密集,本身就是消防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防范这些风险,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标准,用城市管理的先进去对冲老化建筑带来的风险。

  换句话说,既然这些老建筑的硬件无法推倒重来,那就应该在所有能提升的方面尽量提高安全标准。但很长时间以来,香港业界一些人认为竹子价格低廉便于运输,且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关乎从业者生计,所以金属棚架在香港一直推广不利。但竹子毕竟是一种原始材料,难以跟上高楼大厦时代对建筑材料性能的要求。人们对“竹棚”的担忧,其本质是对城建管理水平与时代脱节的担忧,这提醒我们,城市的发展要求城市治理一定也要与时俱进,城市基础设施硬件要不断更新换代。

  特区政府已经注意到了人们的担忧,27日下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就此次火灾跟进工作会见媒体,他表示特区政府已经分批巡查正进行外墙维修而搭建有棚架保护网的楼宇,并与业界商讨推进金属棚架取代竹棚架的路线图。整改已经启动,希望这场大火能推动更多风险点被发现被治理。

  香港的消防难题,也是所有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共有难题。城市管理千头万绪,一个细节脱节,可能就会引发重大隐患。城市治理要有绣花般的细致,也要像对待一个成长的孩子那样,定期为他量体裁衣。更新设备提升标准,的确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乃至影响一些人的利益,但与管理脱节可能带来的后果相比,要小太多太多。

  (文/于永杰)

点击进入专题:

香港大埔发生火灾

责任编辑:刘德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qyey.cn/2402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